自然資源

  • 列印 (在新視窗開啟) 列印   轉寄 (在新視窗開啟)  轉寄   字級

「生態綠化的實踐」~植物資源特色

本園區基地原為台糖西青埔農場甘蔗田及高雄市政府西青埔垃圾掩埋場,臨近地區有高雄煉油廠,再加上仁大石化工業區,環境品質不佳,因此為期垃圾掩埋後土地再利用綠美化成功而營造出森林生態環境美景並改善環境品質,園區採取大量植栽綠化,為營造多樣化的綠地空間,園區配置樹林區、草原、水生植物生態池、賞景花園…等豐富的植被環境。
 

高雄都會公園的植栽深具特色,除了植物種類具多樣性、龐雜度高,結合都市森林理念及生態綠化方式植栽,植栽綠化導入「成長型復育公園」理念,選取適合南部氣候的原生種植物之鄉土樹種,以現地育苗成長後依喬木與灌木組合栽植,並搭配庭園景觀植物、動物蜜源與食草植物,栽植種類超過260種,數量超過12萬株樹苗。以符合當地區域生態特性之生態綠化工法植栽,其具有下列數項優點:
 

        具有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之功能-根據本區之潛能特性,建構天然林植被,而具有天然林複層結構後,對於雨水截留、污染濾清、減低噪音等有其環境保護之功效,而完整之植被可提供為野生動物之棲地,故可發揮生態保育之功能。

        縮短天然林恢復時間-天然林之形成需經常長時間之自然演替,若能於演替各階段培育優勢樹種,可有效縮短復育時間。

        撫育完成後較易維護管理-選用植栽之樹種,為本區域之潛存植被,由於生長已適應本地氣候及土質,植物本身亦可自行繁衍更替,維護管理較為容易。
 

本公園栽植植物從民國81年起分區分期持續植栽撫育與養護後,植物持續成長,部分區域已林木蓊鬱,並有多種植物經自然散佈之自生演替方式於園內生長,經歷年生態調查等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至101年園區已記錄到的植物達110科 600餘種。

穗花棋盤腳
穗花棋盤腳
台灣海桐
台灣海桐
苦楝
苦楝
蓮葉桐
蓮葉桐

 高雄都會公園植物寫真

 

「動物新樂園」~動物生態資源特色 

 

高雄都會公園多樣豐富化的植物種類與場域規劃,營造出森林、灌叢、草原、水塘、溪流、建物,空曠地等不同的環境型態,吸引了不同的昆蟲、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哺乳類動物進駐覓食、活動、棲息與繁殖,不同動物之間持續發生的捕食、共生等交互關係,建構出都會公園的動物生態系統。根據歷年生態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園區累計記錄到鳥類147種。常見昆蟲種類:蝴蝶50種、蜻蜓23種、螢火蟲2種、其他如蜜蜂、椿象等58種,合計133種。蛙類4科8種、爬蟲類6科10種、小型哺乳類2科5種、魚類9種、水域浮游生物7綱、水域底棲生物6綱…等,顯示本公園已提供動物在高雄都會區的棲息活動的新樂園。

 

        鳥類:本園區記錄鳥類有47科147種,除常見的白頭翁、綠繡眼、五色鳥、珠頸斑鳩等留鳥外,夏季有燕鴴、八色鳥等夏候鳥、冬季有赤腹鶇、黃尾鴝、鷸鴴科水鳥等冬候鳥,春秋過境期間亦曾記錄到綬帶鳥、北椋鳥等稀有種。

 

        昆蟲:園區記錄到的昆蟲種類繁多,其中以鞘翅目、鱗翅目、蜻蛉目、半翅目等昆蟲較多,如樹林區常見椿象、金龜子、星天牛。蝴蝶在草叢紀錄的頻率最高,而幼蟲以酢醬草科、豆科、桑科、樟科、鼠李科為主要食草。蜻蛉目以生態池旁的草叢出現頻度最高,其次為生態池水域表面。另夏季夜間園區常可見到台灣窗螢活動。

 

        蛙類:蛙類紀錄到8種,以水域和道路棲地類型發現頻率最高,常見種類有小雨蛙、澤蛙、黑眶蟾蜍。

 

        爬蟲類:園區爬蟲類有蜥蜴、龜類及蛇類,常見蜥蜴有攀木蜥蜴、疣尾蝎虎。常見龜類為斑龜、紅耳泥龜。蛇類以臭青母、草花蛇較常見。

 

        其他動物:園區紀錄常見哺乳類有赤腹松鼠、臭鼩。水池魚類有吳郭魚、鯉魚,採集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以一期親水池數量最多,顎足綱生物為主要優勢物種,底棲生物則以螺類為主要的優勢物種。
 

八色鳥
八色鳥
鳳頭蒼鷹幼鳥
鳳頭蒼鷹幼鳥
彩裳蜻蜓
彩裳蜻蜓
無尾鳳蝶
無尾鳳蝶
米字長盾椿
米字長盾椿
貢德氏赤蛙
貢德氏赤蛙
斯文豪氏攀蜥
斯文豪氏攀蜥
花浪蛇
花浪蛇

相關檔案:植物調查名錄昆蟲調查名錄 、鳥種調查名錄

S